全校各单位:
2021年“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经评审,拟立项资助56项研究课题。现根据《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校研函字【2020】15号)规定,公示立项评审结果。
公示时间为2021年5月27日至6月3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结果持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培养处提出(意见接收邮箱:pyxmgl@buaa.edu.cn)。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姓名、通讯地址和电话;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电话。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异议,不予受理。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将对提出异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保密。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2021年5月27日
附件:2021年“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拟资助项目名单
序号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工作单位 |
1 |
新形势下构建“双一流”高校材料学科博士研究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研究 |
汪赫男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 |
《材料的光、电、磁性》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
王敬民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 |
科教融合的《机电网络控制系统》课程探索与实践 |
杨丽曼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4 |
基于交叉学科机载机电系统自主实验的改革与探索 |
沈东凯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5 |
基于实践类课程思政驱动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
石存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6 |
智能制造新工科本研一体化创新人才科教融通培养模式与机制 |
陶飞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7 |
“产教、产研、科教”三融合视域下创新实践型研究生培养改革与探索 |
胡庆雷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8 |
基于产教融合的《疲劳与断裂》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杨晓光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9 |
高等动力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 |
郝宇清 |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
10 |
《环境人机工程 》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
张兴娟 |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
11 |
关于高校辅导员科学化考核的探索研究 |
陈庆山 |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
12 |
新工科背景下交叉融合专业研究生异地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牛虹婷 |
计算机学院 |
13 |
机械类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 |
徐晔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14 |
经管类研究生参与合作共创的多学科融合式团队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
姚唐 |
经济管理学院 |
15 |
基于学生自身经验的行动学习教学模式在领导力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
武欣 |
经济管理学院 |
16 |
博士研究生招考机制研究 |
崔志伟 |
经济管理学院 |
17 |
《金融伦理》课程思政的情境式教学模式探索 |
吴蕾 |
经济管理学院 |
18 |
研究生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 |
闫伟宸 |
经济管理学院 |
19 |
经管学科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 |
郑海涛 |
经济管理学院 |
20 |
数学学科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 |
夏勇 |
数学科学学院 |
21 |
北航非全日制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培养过程满意度研究 |
胡庆江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22 |
德国一流高校博士学位论文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
包艳华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23 |
多元智能理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文科”视野下外国文学教学的新思路 |
郑丽 |
外国语学院 |
24 |
新形势下突出“五育并举”的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
刘威 |
外国语学院 |
25 |
《航空器适航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唐鹏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26 |
产科教融合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
王书翰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27 |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研究 |
陈鹏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28 |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 |
田大新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29 |
基础优化理论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
肖依永 |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
30 |
可靠性物理基础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
张慰 |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
31 |
可靠性数据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杨军 |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
32 |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措施研究 |
马小兵 |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
33 |
面向“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重塑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 |
李露 |
宇航学院 |
34 |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
童晓艳 |
宇航学院 |
35 |
航天专业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王伟宗 |
宇航学院 |
36 |
从经典文本到现实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教学逻辑新探索 |
王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7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创新研究 |
刘佳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8 |
以思政能力为导向的研究生思政课建设研究 |
刘娜娜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9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 |
王娜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0 |
基于科教融合的空间科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吕浩宇 |
空间与环境学院 |
41 |
基于PBL和双语教学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水化学原理》课程为例 |
孟淑娟 |
空间与环境学院 |
42 |
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
王菲 |
前沿科技创新研究院 |
43 |
面向人工智能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
刘偲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44 |
面向密码学课程群的实验实践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 |
郭华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45 |
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生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张宗洋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46 |
网络内容安全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
张小明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47 |
多层次、多模式和多维度的航空推进专业博士创新团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胡殿印 |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
48 |
基于治理现代化视角的学院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
王雷华 |
北航学院 |
49 |
研究生“游泳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
陈艳 |
体育部 |
50 |
学术论文综合评价体系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
江洋洋 |
图书馆 |
51 |
社会化媒体使用行为对研究生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 |
万丽娜 |
宣传部 |
52 |
心理咨询技术在研究生谈心谈话中的应用研究 |
马喜亭 |
学生工作部 |
53 |
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研究与实践 |
林莉萍 |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
54 |
精准思政视域下学生“一人一策”关爱帮扶对策研究 |
王扬 |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
55 |
以系统思维看研究生精准思政工作 |
王行健 |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
56 |
研究生本土国际化培养路径研究 |
曹奇正 |
国际交流处 |